首页 / 学院要闻/ 正文
【国际化办学】汉口学院董事长罗爱平教授斯坦福大学、Apple、Google考察学习
  • 作者:苏祖安 李冰 赵悦
  • 时间:2020-03-15
  • 点击:9022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斯坦福大学

                      苹果总部

                        Google总部

           罗爱平董事长在斯坦福大学考察交流

创新、创业、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是推进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罗爱平董事长参观斯坦福大学

当今,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对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上,越来越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方面。当代中国,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更需要推崇创业精神、更需要加强科研能力。


前不久,罗爱平董事长赴美国旧金山硅谷地区进行调研,着重考察了斯坦福大学、Apple公司总部、Google总部,通过现场观察、体验、交流互动,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联等有很深的感触,特别是身处硅谷地区,深切地感受到创新、创业、创富的浓烈氛围,对整个旧金山地区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教育环境留下深刻印象。

              罗爱平董事长参观斯坦福大学


对于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硅谷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创富的办学理念、产学研的一体化机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等等,无疑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借鉴。



一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办学理念

硅谷的产生、发展与成功,始终不能离开斯坦福大学。从斯坦福大学内部而言,已形成一套先进的自主创新、创业、创富办学理念。首先,斯坦福大学坚持“学术一技术一生产力”的办学目标和“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教育精神,秉持成功创业、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才是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供高校师生去用掌握的知识服务社会,而不仅仅是学习本身,科学研究不仅要注重创新,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市场需求及社会需求,以便于社会受益、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斯坦福大学注重向大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文化与精神,使毕业生具备“不仅冒险是光荣的,失败也被社会所受”、“白手起家时,没有任何年龄、地位或社会阶层的限制,就算经营失败,也不必感到尴尬和惭愧”、“失败是可以的”的理念。而以惠普创始人威廉·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与费罗等一大批校友成功创业致富的传奇,则更是激起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创富的不竭动力。

更为可贵的是“斯坦福一硅谷”成功范例形成了整个硅谷地区乃至整个旧金山湾区对创新、创业、创富的一种普遍追求,其影响已越出校园而成为一种社会的公众价值观。实际上,正是那些曾经失败,甚至几经失败但后来又获得成功的人,在硅谷被人们广为传颂和崇敬,在硅谷,人们的观念是“机会是给失败过的”,“不怕说错,就怕不说”,“不怕敢做,就怕光说”,“不是自己被淘汰就是竞争者被淘汰”,“借来职员,共享思想,交换爱好”,“经过努力,任何人都能成功,而没有严格的等级结构”。正是这种植根于校园并弥漫在社会的科技创新精神与创业文化氛围,以及人才智力优势,造就、孵化和培育了硅谷的神话。


二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与硅谷园区各类企业(如AppleGoogle等)存在着高度的互动联系,体现在创业与创新、创业与教学的互动中。

作为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一方面,早期为达到与科技产业相结合的目的,以低价向企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提供法律咨询、投资者信息等帮助校友创办的企业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园区企业提供了研发经费和后期的高额房租及地租使学校获得巨大财力支持,学校用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以源源不断地向园区输送人力资源。同时,利用高科技企业的实验室、研究站作为学生实习基地,使其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走向,以便于今后的创新与创业。

作为顶尖的应用型大学.则充分发挥了地处硅谷的区位优势,以企业所需的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学校的师资主体,以企业的生产现场作为学生实践教学课堂。如该校教师中的34是来自企业的经过遴选的创业精英,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他本人就是一位有十几个员工的高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他平时就安排学生参与公司相应的研发工作,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实质性地参与了创新与创业。

三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指出:在大学和工业界有很多有关大学技术转移的议论。然而,转移最成功的方法是培养能够探究知识,然后能在工业、商业、政府和大学自身中起领导作用的一流学生。他认为:不仅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习,而且老师也应从学生那里学习。在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与教学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在斯坦福大学,本科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学校不惜斥巨资给本科生创造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的机会。1999年发表的斯坦福大学年度报告写道:“在大学各项活动中,核心的价值在于寻求知识。本科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与学,讲授与研究,知识的交流与发现浑然一体。

通过一系列对一、二年级的创新项目集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实验室、图书馆、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参与具体的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许多研讨训练教会了学生研究方法及课题的设计,有利于今后深入与长期研究。在课堂外,学生主导的科研学术社团也是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不同的学术科研社团都要举办很多不同类型的学术讲座、野外考察、与知名学者的互动社交等活动,这种课内与课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机制

斯坦福大学有一整套完整而严格的科技成果转化程序,以保证先进的科研项目与技术发明迅速转变为现实经济效益,通过对专门设置的机构——斯坦福大学技术转化办公室的成功运作,包括人事的组织、知识产权的界定及授权收入的分配,斯坦福大学的内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体现出高效率与高回报的优势,也为斯坦福大学校友的创新创业建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得到众多高校的效仿与青睐。在斯坦福大学,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每个斯坦福人都在幻想创业。斯坦福大学没有办一家校办企业,而斯坦福的学生、教师创办的高科技公司却超过1000家。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即斯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到硅谷产值的50%一60%。斯坦福进一步实施了许多鼓励科技人员创立科技产业的政策:如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或到公司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教师在学校获得的科技成果由发明者本人负责向公司转移的,学校与其签署许可合同,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学校只提取10%一15%;学校的应用性成果在1年之后仍未向企业转移的,发明者可自主向企业转移,学校一般不再收取回报。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五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环境

斯坦福大学历来注重对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从人学伊始,学校就面向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围绕具体可行的方案设定创业计划,成绩优异的计划与团队很多被硅谷内实力雄厚的风险基金看中,予以投资或将其计划高价买走,每年均会有新的创业神话在此诞生。另外。美国和加州政府通过制定科技强国和科技强州政策,提出优先发展科技的长期目标,增加投入资金,加强研究设施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等,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外部环境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大学与企业、产业联动的创新创业机制和环境,则是硅谷所独有的。据统计,硅谷60%一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19881996年硅谷总收入中,至少有半数是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创造的,可以看出,创业精神已成为斯坦福大学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从创新创业的环境角度看,硅谷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创新与创意产业,使得创业者每一个技术创新的主意和想法,都能通过这个产业的相关人员和企业从帮助完成设计,得到融资、投资,投入生产、进人商品市场,直至上市、转让和套现,这种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其他区域所缺乏的。

正是在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相关传承之下,使AppleGoogle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科研能力融入到自身的血脉之中,成为了美国硅谷的中流砥柱。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日益成为热点与焦点,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与领域。

罗爱平董事长很早就完整地阐述了一套符合汉口学院发展实际的“1126”新型人才质量培养模式,即应届毕业生10%创业、10%高端就业、20%升学读研、60%优良就业。结合出国研修亲身体验,从办学理念、产学研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内涵。

从世界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创新、创业、科研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一校一园”发展战略,以“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创业者教育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产学研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三个领先”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牢固、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罗爱平董事长表示,借鉴别国有益经验,提升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内涵,在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习、吸纳、创新的态度和精神。而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则要在正视不同国家之间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更多的是要注重一种理念的学习,机制的借鉴和自主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