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洁、汪青
- 时间:2019-11-04
- 点击:4291
- 来源:党委宣传部校宣中心
皮特·萨赫逊,勃兰登堡科技大学项目与管理的教授,24岁成为牛津大学全职教授,2006年被评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面对如此显赫的地位,很多人以为他会选择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但他却选择来到中国,选择了武汉,选择了汉口学院,在这里发展他的创新理念和科技技术。不少人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外国教授会选择武汉,选择汉口学院这所民办高校来发展他的创新与科技事业呢?10月金秋的一个下午,副校长皮特·萨赫逊院士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党委宣传部校宣中心小记者们的采访,为我们一解究竟。
皮特院士说,“我看上了武汉,在这里我看到了构建工业5.0时代的基础和希望。我愿通过自己的人脉,为汉口学院积极揽才,力争为学校引入50名国际知名学者。”据了解,皮特院士已申请武汉城市合伙人。学校不仅给他充分施展本领的空间和学术自由,还特意在学校成立了国际创新中心,任命其担任该中心主任。迄今为止,皮特院士到我校工作已有五年了,曾有人开玩笑问他:“你还准备在汉口学院待多久?”他风趣而坚定地说:“20年!”
作为学校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皮特院士以国际创新中心为平台,先后吸纳德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拉脱维亚等18名院士在我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每年,皮特院士都会回德国参加科研活动和德国科学联会,让更多的同事与汉口学院合作,这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科研工作发展。2017年11月,他主持召开汉口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暨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积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在招才引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2018年5月,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政府、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他提出,要联合江夏区所有大学,推广科技合作与转化,建设共享实验室。同时,以共享实验室为核心,把江夏区所有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科研实力强区,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在2018年召开的全校第四届科技大会上,他发表专门演讲。他表示,我们虽然是一个教学型的大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我们也有雄心壮志创建自己的产业园,对此,我们一直都在奋勇前进的路上。学校一如既往地发展科研,推动并更新前沿知识,完善教学,教育下一代,为社会传播知识。学校的教学环境在改善,新的南校区有目共睹;与工业的接口正在改善,学校的发展版图正在扩展到其他地区和城市,校园数字化必将大大改善。
在采访中,回想起春节期间参加国务院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皮特院士依旧兴奋不已。2019年1月2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部分外国专家举行了新春座谈会,皮特院士受邀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上,他向李克强总理推荐了汉口学院,作为发言的三名代表之一,他还提出“政府应允许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一样获得研究资金”的建议,该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
学校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实行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每位学子心中埋下了创新、创业的种子,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为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中,皮特院士反复强调学科的跨界与融合,创新与实践。他例举了自己在学校各个学院开展科研讲座和交流的情况,如音乐,艺术,运动——他们在创造创新精神中的作用,走近人工智能,艺术设计与创新等等,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此类学术交流与讲座,建立学科融合视野,投身学术科研。
他一直都梦想把汉口学院带上更为宽广的国际舞台,这将更需要向实践性的科技型大学学习。他说:“知识变化太快了,生活需要你不停的更新自己,让求知欲和学习的心境成为自己的习惯”,并笑言:“我也在终身的学习”。因为即便已会七国语言,他还是会为自己不会中文而感到遗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他会努力学习汉语,更好地和广大师生沟通和交流,收获更多人的友谊。
皮特院士明确指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培养更多优质的“三型人才”,将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造福于武汉,造福于湖北,甚至造福于全国。他鼓励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规划个人发展,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加强教职工全员参与、知识交流和文化创新,更好地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在创新、创业和利润上,把武汉变成硅谷的真正对手是皮特院士一直在努力的!作为汉院学子,我们应向皮特院士看齐和学习。
获奖与成就:
1975 -1977 由德国政府调派联合国工作
1977 –至今,德国教育协会(大学教授教授协会)会员,德国国际和比较教育委员会提名会员
1982 –牛津大学德国工业提名大使,负责为牛津大学产业园征集研究合约和方案
1992–2011 德国计算机科学家协会董事局董事,信息管理战略主席
2002欧洲工程协会工程工作流程副主席
2014欧洲工程协会工程工作流程主席
2006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2014 中国同济大学智能城市化与创新中心顾问
201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国际委员会会员(负责与英美中印关系)
(图片:吴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