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10-16
- 点击:6573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我校音乐学院成立于2001年,已有18年的办学历史。音乐学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稳步发展本科教育,18年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人左右,并在2019年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同时,音乐学系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取得了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双重重大突破。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成绩的取得源于学院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1. 教学设施与师资团队相结合,软硬件设施有“高度”
音乐学院成立于2001年,已有18年的办学历史,拥有一座现代化教学、科研办公大楼供师生音乐会、专家讲座和学术报告之用,专业琴房140余间,钢琴115台,并有可容纳400人的音乐厅及录音棚、演播厅等实验室。音乐学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音乐学专业下设五个教研室,分别是理论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舞蹈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经过多年努力,学院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形成和聚集一批在我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已经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8人,辅导员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7人,讲师10人。其中既有法国、英国、意大利、乌克兰、澳大利亚、波兰留学回国的教师,也有国内一流大学和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的教师,硕士学历达到98%。
2.知识传播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育理念有“深度”
(音乐学院院长李曦教授)
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院长李曦为“带头人”,开展全面人才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营造兼容并包、自由活跃的人文学术环境。通过国内外引进与校内培养两个途径,打造一支名师云集、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以“三型”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将实践教学划分为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的常规基础训练、汇报音乐会和毕业音乐会等三个层次,构建“全程化、层次化、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音乐学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统筹兼顾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建立“模块+平台+基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及教学创新为源动力,提升课程创新与知识应用水平;以音乐研究所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分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确立建设目标,分期目标明确,不断优化。三年先后特聘了3名客座教授,他们是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音乐博士李方军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王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洪涛教授。引进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人员7名,她们来自于悉尼大学音乐学院、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知名音乐院校,鼓励本校在职读博和深造,有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本着科学发展观,要加快音乐学院发展,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加强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人才的引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3. 立德树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教育方向有“亮度
在教学中提升课程创新与知识应用水平、以音乐研究所和实践基地为平台,推进学院全面合作发展。以培养知识性人才为主体,开展专业主干课程:歌曲演唱、钢琴演奏、伴奏与弹唱、合唱与指挥、民乐合奏与排练、小型合奏乐编配法、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法。以技能型人才为补充开设核心课程: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曲式、和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学校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心理学。以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开设从事音乐类工作所必备的音乐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音乐类工作所必备基本技能,顺应时代潮流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音乐教育;自由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教育;企业宣传、文化相关工作;音乐工作室;音乐制作公司;影音广告公司、音乐表演等相关工作。实践教学是技能型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个性化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包括观摩、采风,以创编的方式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专业比赛,以及其他艺术实践相关活动的策划、组织等。音乐学专业学生的研究实践包括音乐作品分析与表演研究、项目策划、音乐心理与治疗、课堂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音乐作品创编、参加学术会议或发表论文以及其他与科研实践相关的活动。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既包括主修音乐教育的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还包括音乐类各专业专门化教学人员培养所必需的专业课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学生的教学实习(见)时间应不少于1学期。音乐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及学院组织派遣的社会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参加校内外的考试服务、演出服务;志愿活动、义务劳动等。毕业音乐会、毕业论文(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和学校办学的硬件配置,鼓励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举办毕业音乐会。音乐类本科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应符合学术规范,主修音乐教育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4.夯实基础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一流专业建设有“力度”
在不断夯实音乐学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院积极开拓创新,申请2个新专业,学前教育本科和空中乘务专科,并于2018年开始招生。建立校级特色课程4项,均获得合格,教学成果突出。学院申请了湖北省人文社会、教育规划等多项课题以及学校的教学研究课题多项,在科研成果上有极大的进步。2017年学院新增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立项5项,声乐1项、钢琴各4项,两大学科建设均衡发展。2017年度李曦教授立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2018年度学院新增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3项。学院多次举办专业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校内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分制的改革,执行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艺术实践,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路径。积极建设学院的实习基地,推动学生就业与实习工作,并联系7个音乐文化相关企业来我院进行优秀毕业的选拔推荐就业工作。举办多场大型教学汇报音乐会、专题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赛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学院将通过音乐学一流专业建设,以金课建设为辐射点,优化声乐、钢琴、舞蹈、理论等方向的教学体系,带动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发展,建设具专业性、创新性、应用性、特色性为一体的音乐学院。
5. 探索创新基层教学组织 教学团队建设有“梯度”
学院探索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设置结构合理、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搭建专业教研室,研究所、艺术团、合唱团进行统筹管理。以专业为单位建教研室,负责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实验教学条件等内涵建设,教研室负责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每个教研室每二周需举办一场主题性的教研活动,3年来共开展20场主题教研活动。学院下设儿童音乐研究所、湖北传统戏剧研究所,从事课题研究和项目申报,3年来以立项结项项目12个。搭建旭日合唱团和黄鹤艺术团两个学生实践平台,3年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30场,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同时,积极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各项重要赛事活动:2018年1月,裘舒涵、李静、邓椰子三名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金编钟音乐大赛,分别银奖和铜奖,为学校赢得巨大的社会声誉。2018年6月,在莫斯科国际音乐节(夏季)—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国际音乐比赛中,青年教师李静获总决赛声乐组特等奖。2018年,青年教师吴晶晶参与指导跨学院、跨专业团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大赛湖北赛区省级一等奖;2019年9月,湖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程诗、郭一鸣、胡小年、李静四位青年教师与来自全省的多位精英教师代表们在教法(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教学法)、理论(音乐学理论、作曲理论、作曲)及技能(声乐、钢琴、器乐、指挥、艺术指导)方面登台比拼,展示了自己扎实的音乐功底与风采。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四位老师全部斩获一等奖:程诗,胡小年获技能组(钢琴)一等奖,郭一鸣,李静获技能组(声乐)一等奖,郭一鸣、程诗、胡小年获教学展示组一等奖。
未来,学院将继续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凸显办学特色;保持声乐、钢琴、舞蹈、器乐等方向在全国、省市级专业赛事中的成果优势;依托音乐实训基地、音乐研究所等重要平台,构建、优化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与教学创新体系,将“音乐学”建设成为集专业性、创新性、技能性为一体的金牌专业,向全国一流专业积极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