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正文
【校园讲座】恋爱心理学讲座受热捧
  • 作者:陈筱涵
  • 时间:2013-04-03
  • 点击:2545
  • 来源:本站原创

在读大学究竟应不应该谈恋爱,又如何去爱、去表达爱,怎样处理爱与其他关系等方面,对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盲点。327日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在1408教室举办“心灵有约之恋爱心理学”讲座,王熠姝老师教学生“如何谈恋爱”,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学生到场听讲。

王熠姝老师分别从“爱情是什么”、“我们为什么相爱”、“我们如何去爱”以及“爱的结束”四个方面展开讲解。首先,王老师指出爱的内涵:爱情是两个成年异性之间(偶尔是同性之间)强烈的感情关注。其中至少包括性的欲望和温柔体贴的成分。现在社会上兴起的同性恋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爱情不分性别,它超越性别、年龄、地域等而存在。爱情的成分按“爱情三角理论”分为“亲爱”、“激情”、以及“承诺“这三个部分,一个完整的爱情也应该包括这三个部分。

针对“大学生是否可以恋爱”这一问题,王老师认为,恋爱有理。大学生也可以谈恋爱,但在踏入爱河之前,应先问自己四点:一,心理是否已经成熟,可以承担爱情的分量;二,准备拿什么贡献给自己爱的人;三,对于性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准则;四,对于可能发生的失恋,能否不失理性地应对。特别是第四点,王老师指出,大学生在恋爱之前,就应该先做好理性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失恋问题的准备,以避免出现自杀、自残、仇恨他人等非理性行为。

在“我们如何去爱”的问题上,王老师指出,爱情需要沟通、真诚、理解、信任与宽容。恋爱中的人仍然应该有各自的独处时间,否则就会丧失自我,成为庸人。同时,万事无完美,宽容彼此很重要,一个成熟之爱的基础,是人格的成熟,能正视爱情,正视失恋。认为“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完全是非理性的恋爱观。另外,“性”这一问题也是众多大学生逃避而又好奇的问题。王老师指出,性是一种恋爱中的自然生理现象,情侣间没有必要为此觉得羞敛,但情侣之间对性应具有分寸感,保持自尊心,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

在失恋之后,要学会心理调适,要告诫自己:失恋未必是坏事,不心存复合的希望,不想着报复,要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失恋不等于失败,失恋往往失去的是一个人,而不是爱情本身。并且在处理分手时,应该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感情,同时要交代分手的详细原因,态度要坚决,分手时要保持沟通顺畅,要考虑对方的人身安全。特别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爱、享受爱”,“爱对方的同时要爱自己”。王老师告诫大家,“这才是健康的恋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