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君如
- 时间:2021-06-10
- 点击:2132
- 来源:旗帜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不仅阐述了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而且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不仅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注重历史客观性的大党史观
大党史观是大历史观在党史研究中的应用,是按照党的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将过去、现实、未来联系起来观察历史的党史观,而且这种联系必须客观、合乎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客观事物的历史联系中正确认识和回答党史中各种问题的大党史观。
认真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看到他总是从宏大历史视野来观察和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这样把党史看作一个在历史实践中接续奋斗的完整过程的观点和方法,反映的就是大党史观。他还同时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这一论断强调的是历史客观性。历史是客观的,是谁也不能任意选择、任意打扮、任意篡改的。这是因为,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时间存在方式。研究历史,只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时间存在方式进行反映和记述,不能脱离客观事物历史真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就在于其表面上否定的是昨天的历史,实质上否定的是今天的现实,否定的是对于明天的希望,从根本上否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党。因此,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要懂得历史的客观性,要敬畏历史、尊重历史,而不能丑化历史、糟蹋历史。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形形色色的虚无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
在党史研究中,最难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里讲了“三个关系六个不能”:第一个关系是历史人物与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包括其中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之间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第二个关系是历史人物的功过与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第三个关系是历史人物的评价与今天时代条件下人们的认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样的研究和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是强调历史客观性的大党史观。
注重历史宏观性的大党史观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曲曲折折,奔腾向前。研究党史,既可以站在河边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也可以站在高山之上进行全景式的宏观观察和研究。把握大河曲折发展的总趋势,而不为某一个河段的回流所迷惑,就要站在高山之上看大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要求思政课老师要有“历史视野”。也就是说,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历史视野,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的历史视野,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的历史视野,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的历史视野,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的历史视野,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史的历史视野,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历史视野。有了这样的历史视野,就能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历经坎坷的百年历史。怎么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党史,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既了解党史的具体发展进程包括其中的曲折,又善于把握党史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大趋势,犹如站在高山之上观察党史这条“大河”及其走向和趋势。比如,他说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这样从宏观上研究和把握党的历史,把党史放到更宏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放到更宏大的中国人民的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的重要特点。这样,可以对党史作出更全面准确的判断,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党史上的成就和失误。
注重历史贯通性的大党史观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直线的,而是有阶段并有起伏的,但是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之间并非没有内在联系。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有信仰有理想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这种内在联系更是外在任何力量改变不了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尊重党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注重党史发展各个阶段的联系和贯通,深化了对党史及其各个发展阶段历史的认识。比如,我们为什么会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这样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特别精彩。他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长期奋斗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从历史贯通性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而且特别有说服力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开辟出这样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样注重历史贯通性的大党史观、大历史观,正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2015年11月3日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他又讲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在讲了这番令人动情的话后,他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组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浮雕讲起,指出: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讲话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特点,就是把已经做过的事、正在做的事、将要做的事归结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处”,作为一个历史整体来考虑。
注重历史辩证性的大党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是辩证法的历史观,始终贯穿着历史辩证法。在对待历史上的错误问题上,不懂得或不善于运用历史辩证法,就容易误入形而上学的窠臼。
在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大量论述中,充满着历史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样的态度,是历史辩证法的态度。
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问题的论述,更是经典的历史辩证法代表作。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段论述,既讲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的,又讲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重大区别”,并对联系在哪些方面、区别在哪些地方,作了透彻的分析,澄清了过去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片面论述。最后,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种充满历史辩证法哲理的分析,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的最好诠释。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就是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大党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党性与科学性之间并没有一道万里长城,而是统一于“实事求是”之上,在思想上不能把两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在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中,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科学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8288804005863874994&item_id=1828880400586387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