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汉院/ 正文
【楚天都市报】汉口学院“立德树人 校企共育”范本解读
  • 作者:苏祖安 熊华勇 李冰
  • 时间:2021-12-28
  • 点击:2475
  • 来源:楚天都市报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产品,毕业生就业率高低与否,是衡量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成果的直接标志。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普遍还处于知识型教育,从校门到厂门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只寄希望于毕业招聘送出去的“临门一脚”,会给企业和毕业生带来很高的试错和时间成本。

南宋诗人朱熹曾经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只有抓住源头,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值得欣喜的是,在这一点上,武汉已经有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立足课堂教学

拓展企业实践

近日,在汉口学院管理学院举行的校企合作大会上,有十多家重量级企业慕名而来,其中不乏沃尔玛、华侨城欢乐谷、金蝶精一、贝壳集团等知名企业。会上,6家重量级企业与汉口学院方面签订了《校企共育人才创新基地》,6家企业为汉口学院学子提供针对性的奖教金;同时,14位企业人士和14位汉口学院管理学院教师进行双向互聘,即企业代表成为高校企业导师、高校教师去到企业挂职。

为什么一家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拓展企业实践(第二课堂),将企业家请进第一课堂,让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第二课堂,从而构建‘立德树人·校企共育’育人实施路径。”汉口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袁秋菊介绍说。

据了解,汉口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从结果环节倒推,首先在毕业论文设计上,采取高校、企业双导师培养制度,并打通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学生去论文设计企业实习,表现优异,直接留用,达成企业和学生的双赢。在课程体系双方共同设计上,采用价值共创模式,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材、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共同进行课堂教学、共同进行实践教学、共同进行实习实训,将企业的需求提前在教学中予以释放和完善。减少企业后期用人培训成本。同时定向奖教金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企业培养优秀的学生“种子选手”。

人才培养环节

进行深度融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企业挂职制度,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切实利用高校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我们将产业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教育要素,在人才培养各环节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放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效应。”汉口学院副校长桑建平对该校校企共建模式做了精辟的解读。

据了解,无论是合作企业、还是学生家长,都对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表示满意。有家长说:“这种模式下,我的孩子在学校就开始对接企业需求,毕业后就可直接上岗,我再也不会为孩子的就业问题而烦恼了”。

“责有攸归,安如磐石。汉口学院的校企共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作为深度合作企业代表,融跃武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汉口学院仅管理学院就与四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获批9项教育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同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百余项。其中,2021年,《工商管理学科》获评省级培育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与此同时,学生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附原文链接: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12/28/content_146471.html)